任何用户都可使用写作功能。成功发布 3 篇符合基本规则的内容,可成为正式作者。了解更多
产品架构师 / 公众号“产品之术” / 代表作是小报童《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》
产品架构师 / 公众号“产品之术” / 代表作是小报童《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》
产品架构师 / 公众号“产品之术” / 代表作是小报童《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》
产品架构师 / 公众号“产品之术” / 代表作是小报童《产品经理基本功手册》
很遗憾地告诉你,他们除了名字都有烟字,基本没什么共同点,完全是两个东西。
烟的形态一般是是可吸入颗粒物,比如炒菜的油烟,还有点燃的香烟。一般来说,只要是你吸进去会有点感觉的,就是烟。
每次点燃一根香烟,嘬到嘴里再下咽后,会有一种复杂的感觉,这种感觉分几个层次:
第五个层次是心理的感觉,主要是完成抽烟这个动作后,带来的成就感或愉悦感。
电子烟产品的特性描述,整体都在向香烟体系来靠拢,试图模拟香烟的吸食体验。
比如「呼吸」就是没感觉的,你习惯了空气的浓度,除非吸进去昆虫,你是不会感觉到有多少气被吸进去,是什么味道的。
但吸烟不一样,吸进去的击喉感会让吸烟这个动作很有存在感,你会感觉到烟打在喉咙上,顺着气管向下,有一些阻塞和摩擦,但又不会难以下咽。
很多香烟的好坏也是这样衡量的,好的香烟会比较柔和,可以吸到底却不呛,而差一点的,则会很呛且难以吸入。
而电子烟的烟雾其实是水汽,是一种雾。这就意味着吸电子烟的时候,如果没有添加剂,是没有击喉感的。所以电子烟会添加PG,也就是丙二醇,来制造这种击喉感。
但雾化产生的雾,和燃烧产生的烟,还是有一定差别的,所以击喉感的模拟现阶段很难做到百分百一致。
我们的烟瘾,生理上,其实是尼古丁上瘾。尼古丁会让我们的身体兴奋,经过先兴奋再抑制的过程后,身体产生困倦,形成了对尼古丁的再次需要,于是循环往复形成习惯后上瘾。
所以如果电子烟不加尼古丁的话,抽了之后是空洞无味的,甚至都不如喝可乐刺激,毕竟可乐还有。
更可怕的是,电子烟不像香烟一样,以一根、一包为单位,电子烟是没有节奏的,摄取也是更加无门槛的,无需去露台场所,部分室内是允许的。
很多人在使用电子烟的时候,因为无节奏、门槛低,就会摄入过量的尼古丁,这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。
香烟对身体的伤害毋庸置疑,主要包括尼古丁对神经的伤害、焦油等物质燃烧产生的废物对免疫和代谢系统的伤害、烟对胃肠的损伤、以及烟对肺部的损伤。
电子烟到底有多健康,目前这块还是一个空白。除了极少数的爆炸问题,主要是吸入物质的安全。
一方面是,目前没有完善的监管和法规来限制电子烟烟油等制作,所以到底用什么原料,产生什么废物,是未知的。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以电子烟替代香烟的想法,可能不太成立。两者都有伤害的情况下,你很难说哪个伤害更可以接受。
整体体验上讲,香烟不仅仅是吸一个动作,还包括点火、熄灭、扔烟蒂等动作,这些动作整体组合构成了吸烟的整个体验。
而电子烟跟吸烟相比,缺少了很多动作,哪怕造型再像香烟,其实感觉上是完全另一种体验。
我个人曾经尝试过用电子烟来戒烟,但使用电子烟的过程中,我的身体状态感觉,并没有比吸烟时好很多。除了咳嗽少了一些之外,整体还是会出现困倦和乏力的情况,同时心肺功能也恢复缓慢,存在一定心率过快的情况,估计是和上面说的尼古丁过量有关。
最可笑的是,用电子烟尝试戒烟之后,我不但烟瘾没戒掉,还对电子烟上瘾了。在室内就想抽电子烟,在室外就想抽真烟。
这时候我发现,这两件事好像真的不是一回事,电子烟和香烟哪怕都是吸食尼古丁的手段,还是不能完全替代掉。整体的体验差别太大了,场景差别也太大了。
整体来说,电子烟的体验跟夜店的水烟是一样的,可以算作移动版水烟,但如果能够像香烟一样流行,我认为至少要满足如下条件:
上文分析结论,替代香烟并不是电子烟主要的使用场景,戒烟只能算是电子烟的一个切入点,电子烟还需要更加符合产品特性的使用场景。
比如除了尼古丁吸食之外的,咖啡烟雾等提神产品,也是很好的电子烟使用场景。